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7月7日電(楊則生)7月6日,福建省政和縣楊源鄉(xiāng)洞宮村,100多名中老人身著艷麗服裝,在手舉“福佑中華”橫幅帶領(lǐng)下,邁開穩(wěn)健步子,興高采烈齊聚治理后的河岸邊參加夏福民俗節(jié)。

洞宮山是中國第二十七福地,福水文化底蘊深厚,資源保存完整。自古以來都把河湖水做為福的象征,農(nóng)耕為主的先民時期,村民追求風調(diào)雨順,水多過澇,水少則旱,顆粒無收,水就升格到了福。水缸保持滿溢狀態(tài),那叫福滿。正月初一,要將水缸甚至鍋碗瓢盆盛滿水,這叫早水(福)。村民房屋設(shè)有一口“天井”,而所謂“天井”就是井水(福)永不枯竭,源源不斷。每當下雨,屋頂雨水順流匯聚天井里,謂之“聚水(福),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這些在民間流傳久遠。

近年來,政和縣河長辦結(jié)合洞宮村福水文化,圍繞“福水福地福人德,福人居福地”的文化核心理念,突出“!弊痔厣,融合護河愛河,護水愛水和鄉(xiāng)村振興,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釆的“春福水”、“夏福水”、“秋福水”、“冬福水”民俗活動。(完)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