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臺灣寫真:一場拍賣會,重溫兩岸文人交集

  中新社臺北3月23日電 題:一場拍賣會,重溫兩岸文人交集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近10分鐘“鏖戰(zhàn)”后,拍賣槌終于落下。大陸作家楊絳紀念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手稿及其與臺灣文學編輯季季的往來信札,以47.15萬元新臺幣的價格拍出。

  經(jīng)過兩天預(yù)展,由圖書出版商“掃葉工房”舉辦的“清風似友2025臺北古書拍賣會”23日正式開拍。這是臺灣愛書之人一年一度的聚會,今年的“季季專場”尤受關(guān)注。季季本名李瑞月,退休前曾在多份報紙副刊、文學雜志任專職編輯,在臺灣文壇素有“季公”之稱。也因這一身份,她與兩岸文人互動頻繁。

  不出“掃葉工房”創(chuàng)辦人傅月庵所料,大陸知名作家寄贈季季的書籍、信札成為此次拍場上的“明星”標的,“從去年拍賣就能看出趨勢”。

  楊絳手稿,便是一例。

3月23日,由臺灣圖書出版商掃葉工房舉辦的“清風似友2025臺北古書拍賣會”在華山1914文創(chuàng)園區(qū)開拍。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3月23日,由臺灣圖書出版商掃葉工房舉辦的“清風似友2025臺北古書拍賣會”在華山1914文創(chuàng)園區(qū)開拍。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1990年秋,楊絳得知錢穆在臺北病逝,遂提筆撰寫追憶文章,提及二人結(jié)伴乘火車“穿越古戰(zhàn)場”的經(jīng)歷。此稿投書臺灣《中國時報》副刊,經(jīng)季季修訂后以《車過古戰(zhàn)場》為題發(fā)表。楊絳對季季的修訂大為贊賞,去信表達“感佩”,信末寫到“錢鐘書同候”。耄耋之年的季季回憶:“想必錢先生也對修改表示了認同!

  參與競買的黃先生與另一委托人爭奪10余輪后勝出,現(xiàn)場報以掌聲。他告訴中新社記者,“我其實并不了解楊絳和季季的書信寫了什么,只知道是有價值的好東西,就想拍回去細看。”

  季季與文人雅士的密切交往讓臺灣的文學愛好者心生羨慕。拍賣會上,北島、啟功、劉心武、韓少功、李霽野等大陸作家的簽名版贈書均以善價售出。

  傅月庵說,這些人的文學影響力覆蓋整個華人世界,臺灣讀者對他們也相當熟悉,書籍拍出善價是可預(yù)期的。反過來,如果白先勇、楊牧、席慕蓉等臺灣作家的簽名書流入大陸拍場,相信也會受到歡迎。

  在二手書店“舊香居”工作的陳學祈提前數(shù)周拿到了拍賣圖錄,但23日并非“幸運日”,心儀多時的拍品均超出了預(yù)算!皟r格比我想象的夸張!标悓W祈說,尤其帶有故事性、話題性的拍品受到熱烈追捧。

3月21日至22日,“清風似友2025臺北古書拍賣會”舉辦預(yù)展活動。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3月21日至22日,“清風似友2025臺北古書拍賣會”舉辦預(yù)展活動。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楊絳之外的另一例,非汪曾祺字畫莫屬。季季曾多次赴汪曾祺、施松卿夫婦家吃飯。一次飯畢,施松卿“慫恿”季季向汪曾祺“求字”,當季季敲開房門,發(fā)現(xiàn)汪老早已備好筆墨。字寫完,汪老還主動提出再“畫幅蘭草”。季季曾在文章中回憶,“我于是懂了,‘求’原來是一種禮貌!23日,汪的字畫以接近20萬元新臺幣的價格拍出。

  拍賣會現(xiàn)場,陳學祈還關(guān)注著中國嘉德于北京舉行的古書線上拍賣,數(shù)件大家之作拍出10萬到20萬元人民幣不等的高價!按箨懝艜馁u市場有升溫勢頭,可能對臺灣起到了帶動作用。這對我們行業(yè)是好事!

傅月庵(身著藍色牛仔褲)是臺灣知名出版人。3月23日的拍賣會上,他坐在后排座位區(qū)記錄每一件拍品的成交價格。中新社記者楊程晨攝
傅月庵(身著藍色牛仔褲)是臺灣知名出版人。3月23日的拍賣會上,他坐在后排座位區(qū)記錄每一件拍品的成交價格。中新社記者楊程晨攝

  “中國書店去年12月舉辦了大陸新聞人姜德明的藏書專拍,其中陳寅恪先生的《秦婦吟校箋》拍出高價,這間接影響我們這場《秦婦吟校箋》的最終價格!备翟骡忠舱f,兩岸出版業(yè)從來都是相互影響,即使當下人員往來不太便利,影響也沒有減少。

  傅月庵筆名“蠹魚頭”,他出版的《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曾被許多愛書之人奉為臺北“找書指南”。在他看來,手稿、信札,甚至紙質(zhì)書,終將走入歷史。眼下,隨著上一代文人老去,勢必要面對如何妥善處理海量藏書的“煩惱”!盎蛟S現(xiàn)在是買老書、買好書的好時機,收藏一些文人交流的痕跡,興許是對他們的另一種紀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