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萬壽巖的“新生之路”

  核心提示

  北有周口店,南有萬壽巖。

  近日,萬壽巖遺址入選“十四五”全國150處大遺址名單;上月,萬壽巖遺址成為全國5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yōu)秀項目之一,與北京周口店遺址等同時獲得此榮譽……

  被譽為“南方周口店”的三明萬壽巖史前遺址,是“從炸藥包下?lián)尵鹊墓鍖殹。上世紀90年代,作為采礦點的萬壽巖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一方是投巨資買斷開采權的企業(yè),一方是堅稱“山里有寶”的村民。

  在“一炮炸掉”還是“原地保護”的抉擇中,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的批示一錘定音,留住了這一遠古人類的遺跡。萬壽巖從炸藥包下被搶救下來,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并開啟了保護利用的嶄新篇章。后續(xù)考古研究發(fā)現(xiàn),萬壽巖遺址把福建古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18.5萬年前,因此被稱為“閩人之源”。

萬壽巖遺址全景 劉冬春 攝
萬壽巖遺址全景 劉冬春 攝
孩子們走進萬壽巖遺址,了解史前文化。陳廣程 攝
孩子們走進萬壽巖遺址,了解史前文化。陳廣程 攝
光照萬壽巖遺址靈峰洞。蘇有寶 攝
光照萬壽巖遺址靈峰洞。蘇有寶 攝
游客在萬壽巖遺址船帆洞游覽。黃三定 攝
游客在萬壽巖遺址船帆洞游覽。黃三定 攝

  尖銳矛盾:保護文物還是開采礦山?

  三明多山,但走進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巖前村,視野逐漸開闊,萬壽巖孤峰兀立,尤顯挺拔。

  不同人眼中,這座石灰?guī)r山體,有著不同的價值。

  在省屬重點企業(yè)三明鋼鐵廠(簡稱“三鋼”)眼中,這是周邊難得的露天礦山。石灰?guī)r是煉鋼熔爐劑的重要原料,而萬壽巖的石灰?guī)r儲量大且品質佳。上世紀70年代,三鋼斥巨資買斷萬壽巖的開采權,專門修建30公里公路,連通廠區(qū)。

  在巖前村村民眼中,萬壽巖“山里有寶”,每年正月,全村人都會上山祈禱新的一年吉祥安康。在三明市文物工作者看來,萬壽巖內曾發(fā)現(xiàn)過哺乳動物化石,有更多秘密等待挖掘。

  年復一年的爆破聲讓巖前村村民坐不住了。1998年底,村民們推舉出5名退休教師作為代表,撰寫呼吁書,呼吁搶救萬壽巖。

  1999年9月,在三明市政府協(xié)調下,文物部門與三鋼達成初步意向:省博物館、三明市文管辦和市博物館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必須通過一個月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給出結論——萬壽巖是否值得保存下來?

  考古隊先從破壞最嚴重的靈峰洞入手,隨后轉戰(zhàn)山下船帆洞,但兩個星期過去,一無所獲。面對“限期破案”的巨大壓力,隊員們心情愈發(fā)沉重。

  時任省博物館副研究員的陳子文回憶:“對洞穴考古來說,什么奇跡都有可能發(fā)生,我們沒有放棄。”繼續(xù)發(fā)掘,往下1.7米,石鋪地面顯露,隊員們的歡呼聲劃破溶洞。

  石鋪地面約120平方米,礫石加工痕跡明顯。一條水槽緊挨洞口處,亦有清晰的外力加工痕跡,可起排水作用。同時出土的還有巨貘等10余種哺乳動物化石,均屬萬年之前的滅絕物種。經(jīng)初步分析,石鋪地面很可能是古人類為防濕防潮而進行的“室內裝修”遺跡。

  一錘定音:從炸藥包下?lián)尵取按髮氊悺?/p>

  “萬壽巖有救了!”為獲得權威認定,三明市北上“借腦”,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權威專家,現(xiàn)場辨認,反復論證。

  1999年11月,文物考古界泰斗、曾參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fā)掘工作的賈蘭坡先生對萬壽巖遺址出土石制品進行鑒定,鄭重在鑒定書上寫道:“這個遺址很重要,必須保護!”萬壽巖遺址的價值坐標,日漸清晰。

  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如何權衡?萬壽巖的命運何去何從?時任代省長習近平的介入,讓這棘手的難題有了定論。

  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廳向省政府提交了《關于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保護有關情況的緊急匯報》。進入21世紀的第一天,習近平在這份報告上作出批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后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

  他在批示中明確要求,“三明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洞穴遺址群的保護;協(xié)調、幫助三明鋼鐵廠盡快在異地選定新采礦點,做到保護文物和發(fā)展生產(chǎn)兩不誤”。同時,決定由省財政撥款50萬元,用于萬壽巖遺址群的考古發(fā)掘和保護工作。

  批示一錘定音,萬壽巖遺址得以整體保留。三鋼隨即停采,在省政府協(xié)調下另選采礦點,還將石灰石破碎車間廠房和萬壽巖山體無償劃撥給文化部門。

  緊接著,省文物局前后請來7批專家,進一步鑒定萬壽巖的文物價值。經(jīng)論證,萬壽巖靈峰洞遺址的發(fā)現(xiàn),把古人類在福建活動的歷史提前到距今約18.5萬年,填補了福建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船帆洞發(fā)掘出的大面積人工石鋪地面在我國實屬首次,舉世罕見;靈峰洞出土的銳棱砸擊石片與臺灣發(fā)現(xiàn)的銳棱砸擊石片和石核加工技藝一脈相承,為研究閩臺史前文化淵源提供了有力證據(jù)。

  次年,萬壽巖遺址獲評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并迅速實現(xiàn)了從市保、省保到國保單位的三級跳。

  保護利用:古老萬壽巖迎來“新生”

  萬壽巖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朱凱2002年來到萬壽巖,他見證了萬壽巖的“新生”。

  “那時采礦雖已停止,但開采了這么多年,山體千瘡百孔,到處粉塵彌漫!敝靹P回憶說,洞穴里的狀況同樣很不樂觀,多年采礦致使巖層開裂,一到雨季,船帆洞便成“水簾洞”,人工石鋪地面險象環(huán)生。

  萬壽巖雖被“!弊×,但如何呵護好、利用好?

  規(guī)劃先行。2002年,三明市委托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制完成《福建省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總體保護規(guī)劃》!搬槍εf石器遺址作保護規(guī)劃,我們至今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朱凱說,這份高起點的保護規(guī)劃,成為萬壽巖的“新生”藍圖。

  劃定保護紅線,成立保護機構,實施文保工程,開展環(huán)境修復……萬壽巖遺址自此被小心呵護。如今,按照規(guī)劃總目標,已分階段完成了四期本體保護工程和一期環(huán)境整治工程。

  同時,以制度之力“護航”遺址保護。2017年,《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斑@是三明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出臺的第一部關于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guī)。”朱凱說。

  保護的規(guī)格不斷提升,遺址所在地也是一年一個新樣。

  “萬壽巖遺址保護一直是省、市、區(qū)有關部門的重要工作!敝靹P介紹,近年來,三元區(qū)向上爭取資金,持續(xù)推進文旅融合項目,完善周邊配套設施,為遺址公園開發(fā)利用夯實基礎。

  2019年,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導覽手冊上寫道:“恢復生態(tài),保護文物,延續(xù)文脈……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園、古文化融會貫通,是萬壽巖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目標!

  如今漫步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探洞穴遺址、逛遺址博物館、賞宋代五級涌泉……“一廊萬壽十二景,樹綠花紅果飄香”的生態(tài)文明和歷史文明景觀盡收眼底。2021年1至9月,萬壽巖遺址累計接待游客、研學團體近18萬人次,成為三明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

  “隨著游客不斷增多,我們也感到了保護管理上的壓力,但各級政府對萬壽巖保護利用的決心和措施讓我們吃下定心丸,我們一定會把保護的接力棒接續(xù)傳遞下去!敝靹P說。

  紅色傳承

  讓古老遺址“活起來”

  近日,一場研學體驗活動在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行。學生們分成三組,通過團隊協(xié)作,還原遠古石鋪地面的“施工”過程。體驗中,孩子們感嘆:“古人類在工具匱乏的情況下,居然能完成石鋪地面這種創(chuàng)舉,真了不起!”

  近年來,三明市牢記囑托,精心保護、科學“活用”萬壽巖資源,為遺址注入發(fā)展新動能。萬壽巖已成為集科普教育、學術研究、研學培訓、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考古文化圣地。而萬壽巖遺址的故事,也在各類體驗中,越講越鮮活。

  目前,萬壽巖遺址保護研究、管理利用正轉向深入研究、長久保護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階段。“任何時候,對萬壽巖的保護永遠是基礎和核心!比獏^(qū)副區(qū)長(掛職)、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保護中心主任李順亮說,去年,萬壽巖遺址保護機構升格為市政府直屬的副處級事業(yè)單位,為萬壽巖遺址提供了更強大的保護和管理力量。

  同時,作為基礎工作的考古科研也從未停止。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萬壽巖科研科普基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萬壽巖遺址教學實踐科研基地相繼設立,為解開萬壽巖的“未解之謎”帶來了更多可能。

  為讓古老遺址“活起來”,萬壽巖遺址博物館數(shù)字化保護與應用項目即將啟動!耙环矫妫覀儗Σ糠终滟F館藏文物進行數(shù)字化采集與管理,并通過公眾號、官網(wǎng)實現(xiàn)線上游覽;另一方面,運用全息投影、網(wǎng)絡游戲等數(shù)字展示技術,打造互動性強、沉浸式的線下文化體驗空間!崩铐樍两榻B。

  如今的萬壽巖不僅是一處遺址、一個公園,更成為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萬壽巖所在的巖前鎮(zhèn)著力推進文旅融合,打造萬壽巖文旅小鎮(zhèn),于2020年獲批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巖下花海、龍鱗水壩,也可以參加書畫筆會、馬拉松賽等萬壽巖主題活動!霸诎压湃祟愇幕鲎阕鐾傅耐瑫r,我們也開發(fā)利用萬壽巖遺址及周邊的宋代書院等,讓多元文化互為補充、互相融合!崩铐樍琳f。

  眼下,以“創(chuàng)5A、申世遺”為目標,三明市持續(xù)推進萬壽巖遺址保護規(guī)劃修編、博物館數(shù)字化提升、遺址公園安防提升、萬壽巖本體保護等項目建設,并科學推進萬壽巖文旅融合發(fā)展,古老的萬壽巖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記者手記

  守護記憶 開創(chuàng)未來

  如果我能“穿越”時空,真想帶你重回21年前的萬壽巖,親身感受什么叫“千瘡百孔、粉塵漫天”;如果你能到三明做客,我真想帶你看一看今天作為福建唯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萬壽巖,又是如何滿眼蒼翠,閃耀著古人類智慧的光輝。

  寧要保護起來的萬壽巖,不要眼前掙錢的石灰?guī)r。萬壽巖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段時間人們對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辯證關系的深度思考,至今仍具有極其深刻的指導意義。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對于事關全局利益與長遠發(fā)展的文物保護,我們不能忽視全社會以及后代的利益,只算經(jīng)濟賬、眼前賬、局部賬。面對歷史、面對文脈,若無敬仰之心、廣闊胸襟,就會在拆留之間“一失足成千古恨”。

  當然,在推進文物保護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與經(jīng)濟建設產(chǎn)生沖突的情況。三鋼叫停礦山開采,直接經(jīng)濟損失超6000萬元,每年預計損失產(chǎn)值近1億元。而在1999年,三明市的GDP不過217億元。然而,經(jīng)濟發(fā)展可以轉型,文物資源不能再生。歷史文物一經(jīng)破壞,便難以修復,損失無法計量。所以,在處理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上,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保護永遠是答案,容不得半點遲疑。

  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加強保護前提下,科學開發(fā)和利用歷史文物,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亦可兼得。如今,萬壽巖成為省內獨一無二的考古遺跡展示、教育與研究基地,來此研學、旅游的群體絡繹不絕,同時帶動著周邊休閑、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而三鋼也走上綠色發(fā)展之路,向鋼鐵制造服務型企業(yè)轉型,同時打造福建省首個鋼鐵工業(yè)旅游區(qū),還獲批國家3A級景區(qū)。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脈與靈魂,保護文化遺產(chǎn)就是保護歷史根脈。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這份共識不但守護著遠古的記憶,也開創(chuàng)著新的未來。(記者 徐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