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廈門:讓文化遺產(chǎn)“活起來”“傳下去”

  流連于400多棟歷史風貌建筑,參與非遺研學,漫步鋼琴碼頭、博物館、商業(yè)街……炎炎夏日,“海上花園”鼓浪嶼熱度不減,海內外游客徜徉其間。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多年來,廈門市借鑒國際先進理念,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鼓浪嶼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工作機制,精心守護好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根”和“魂”,讓文化遺產(chǎn)真正“活起來”“傳下去”。

  建立機制,保護有硬度

  正值暑假,來自杭州的游客陸女士拿著地圖,和孩子一起打卡鼓浪嶼的老別墅。“八卦樓修繕得不錯,在利用中保護,看得出廈門在用心保護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參觀后,她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給鼓浪嶼點贊。

  作為鼓浪嶼地標建筑之一,修繕后的八卦樓于2月重新開放,在最大限度保留和修復歷史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了影雕、漆線雕展,成為世遺和非遺交融的新場所。

  在利用中保護八卦樓,是鼓浪嶼借鑒國際理念,尋求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的一個縮影。鼓浪嶼申遺成功后,廈門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領導為主任的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委員會,有力推進鼓浪嶼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對遺產(chǎn)保護利用的統(tǒng)一領導,形成健全的規(guī)劃體系、法治體系、管理體系,為全方位保護發(fā)展建立起一整套長效機制。

  同時,廈門充分運用特區(qū)立法權,頒布實施《廈門經(jīng)濟特區(qū)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條例》,對鼓浪嶼文物建筑修繕、文化保護傳承等作出“有牙齒”“有溫度”的規(guī)定。

  近年來,鼓浪嶼全島151個各級不可移動文物點和400多棟歷史風貌建筑得到依法保護。高質量完成了八卦樓、英國領事公館舊址等修繕利用項目,完成了廖家別墅、延平戲院舊址等10處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和108處小修保養(yǎng)工程,高效推進17處不可移動文物集中保護修繕工作。

  以用促保,建筑迎新生

  位于鼓浪嶼漳州路24號的鼓浪嶼自來水公司舊址辦公樓,經(jīng)過“量體裁衣”般保護后重展新顏,并在活化利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去年12月,鼓浪嶼攝影陳列館正式落戶于此,成為科普展示攝影術的誕生與鼓浪嶼歷史文化的公益性場所。

  “這種做法很有新意!眮碜陨钲诘挠慰透咴f,廈門以用促保的方式,為文物建筑注入了新的靈魂。

  鼓浪嶼文物遺存豐富、文化底蘊厚重。廈門市始終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低限度干預”的原則,探索修繕、保護及活化利用功能需求“一步到位”式的整體設計,深化對全島歷史建筑的價值挖掘和文化闡釋,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活化利用,讓古老的歷史建筑煥發(fā)新的光芒。

  八卦樓成為“世界一流、國內唯一”的風琴博物館;黃榮遠堂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綜合性唱片主題博物館;英國領事公館舊址、美國領事館舊址分別量身定制為美術陳列館、電影音樂館;救世醫(yī)院舊址則被改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經(jīng)過多年的不懈探索與實踐,鼓浪嶼成功找到了保護“記憶”與挖掘新功能的平衡點,在深入挖掘文物價值內涵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展示路徑,豐富體驗場景,讓文物變得更加直觀、親切、可感、可知。如今,走進鼓浪嶼,不但能夠領略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更能真切感受到“歷史國際社區(qū)”的煙火氣息。

  與此同時,鼓浪嶼還引入南音、木偶戲等特色文化和上海音樂學院等優(yōu)秀資源,推出“博物館里的非遺”“跟著文物去旅行”等IP項目,制作“琴島·樂集”系列短視頻等,全方位展示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文化交融,處處有音樂

  7月13日,第五屆鼓浪嶼音樂季“熱辣”開場。在10天的時間里,音樂季圍繞海上舞臺、音樂殿堂、音樂街角、音樂空間四大板塊,利用鼓浪嶼街頭空間與地標建筑,舉辦流行、電音、合唱、弦樂、管風琴等多元音樂演出,打造出全民參與的沉浸式音樂盛會。

  音樂季期間,眾多音樂愛好者聚集在鼓浪嶼鋼琴碼頭、協(xié)和禮拜堂、馬約翰廣場等進行音樂快閃,展示音樂才華。這個夏天,鼓浪嶼還推出了庭院音樂會、文化遺產(chǎn)主題講座、世遺創(chuàng)意營等系列公益活動10余場次。

  鼓浪嶼,是“音樂之島”。最盛時,鼓浪嶼擁有近500架鋼琴、近百個音樂世家。然而,隨著原住民陸續(xù)外遷,鼓浪嶼上的音樂之聲曾有式微之態(tài)。

  申遺成功后,廈門市深入挖掘鼓浪嶼歷史文化底蘊,為打造高品質音樂圣地,重點推出了鼓浪嶼音樂節(jié)、詩歌節(jié)、鋼琴藝術周、新年音樂會等品牌文化活動,還舉辦各種音樂快閃、音樂沙龍、演奏會、家庭音樂會等,“音樂之島”的品牌效應越來越強。2023年7月舉辦的第四屆鼓浪嶼音樂節(jié)期間,日均上島人數(shù)約為當年1—6月日均上島人數(shù)的1.77倍,旅游收入較6月份日平均值增長約63.6%。

  7月19日,全球管風琴大使奧利維耶·拉特利、俄羅斯人民藝術家奧爾加·貢姬娜與鼓浪嶼管委會正式簽約,成為鼓浪嶼駐島藝術家。2023年,廈門實施“鼓浪嶼駐島藝術家”計劃,推動知名國際藝術家作為駐島藝術家,定期在鼓浪嶼開展創(chuàng)作、講座、大師班等活動,目前已簽約6位大師。

  申遺成功后,廈門還大力推行鼓浪嶼綜合治理體系創(chuàng)新,踐行“申遺為民、申遺惠民”的理念,明確鼓浪嶼的日最大承載量為5萬人次,節(jié)假日“擠爆鼓浪嶼”成為歷史,鼓浪嶼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底蘊、更有溫度。如今,在鼓浪嶼,人們穿過彎彎繞繞的街巷,總能與音符、書墨邂逅;只要陽光正好,庭院廣場就是居民的舞臺,對文化藝術的熱忱在此代代傳承。(記者 林麗明 林澤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