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新春走基層)山鄉(xiāng)郵路的“信使”:歲月輪轉(zhuǎn) 腳步不停

  中新網(wǎng)寧德1月19日電 (王婷婷)從福建省寧德福鼎市郵政分公司店下支局出發(fā),翻越莽莽青山,再沿著綿延海岸線騎行抵達每一個投遞點,完成投遞任務(wù)……這條31公里的郵路,鄉(xiāng)村郵遞員王懷君已經(jīng)跑了30多年。

帶著塞滿報紙和信件的沉甸甸的大郵袋,王懷君奔走在一條條崎嶇的山道上。(資料圖)王婷婷 攝
帶著塞滿報紙和信件的沉甸甸的大郵袋,王懷君奔走在一條條崎嶇的山道上。(資料圖)王婷婷 攝

  “鄉(xiāng)村郵遞員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我活得很充實、干得很開心。”臨近春節(jié),仍在山海間奔波的王懷君近日受訪時說,平均每天要處理近800份報刊、郵件、包裹等,最多一個月快遞量達到4000多件。

翻越莽莽青山,王懷君(右一)將一份份包裹送至村民手中。(資料圖)王婷婷 攝
翻越莽莽青山,王懷君(右一)將一份份包裹送至村民手中。(資料圖)王婷婷 攝

  鄉(xiāng)村郵遞員任務(wù)繁重,而王懷君所負責的溪巖、阮洋、巽城等村郵路又是店下鎮(zhèn)最偏、最遠、最高的一條郵路。對其而言,這條郵路,有一番“家風傳承”的意味。

  王懷君的父親從部隊退伍回來后成為一名鄉(xiāng)村郵遞員,一干就是30余年;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彼時,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父輩的堅守在年幼的王懷君心底扎下了根。1989年,22歲的王懷君也成為一名鄉(xiāng)村郵遞員。

  每天清晨,王懷君都會早早來到店下支局,分揀完報紙和包裹后,身著印有“中國郵政”字樣的制服,帶著塞滿報紙和信件的沉甸甸的大郵袋,奔走在一條條崎嶇的山道上。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由于交通條件落后,王懷君每天必須靠雙腿走完31公里路程,風雨無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耙荒晗聛,鞋子都要穿壞七八雙!蓖鯌丫Φ。

  郵路上的幾個村子陸續(xù)修起了水泥路。2009年,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王懷君自掏腰包買了輛摩托車,作為投遞送件的交通工具。一天天在鄉(xiāng)村里繞行,王懷君與村民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大家常常托他代繳電話費、電費,代寄(領(lǐng))包裹、匯款……只要力所能及,王懷君從不推辭。

  王懷君說,作為土生土長的店下鎮(zhèn)人,他清楚地知道郵路對于鄉(xiāng)親們的意義,也愿意為鄉(xiāng)親們走出一條“便民路”。

  “現(xiàn)在通信發(fā)達了,寫信的人少了,但還有各種報紙雜志和包裹要送,鄉(xiāng)村郵遞員的事一點也不少,大家都念他好。”談到王懷君,鄉(xiāng)親們滿是贊許。

  每年的八九月,是高?忌却浫⊥ㄖ獣臅r間。每逢此時,王懷君總是格外忙碌,每天頂烈日、冒熱浪,想方設(shè)法及時、準確地把錄取通知書盡早送達:考生不在家,就跑第二趟、第三趟;地址不準確,就通過各種方式打聽考生的住址,送上喜報……

  王懷君說,十二年寒窗苦讀,每個參加高考的學子都非常希望自己能被高校錄取,這份通知書承載著學子的無限期盼。

  時光悠悠,郵路漫漫。30年多來,王懷君走遍了轄區(qū)內(nèi)每個村落,沒脫過一次班、漏過一個投遞點,每個住戶、每條山路也都印刻在他的腦海里,成了一幅難以忘卻的“地圖”。

  1萬多天的投遞歲月里,王懷君走過了60多萬公里的郵路,也從一個小伙子走成了“小老頭”,但他的腳步始終不停,并陸續(xù)被評為2015年全國提升郵政投遞服務(wù)質(zhì)量勞動競賽“五星投遞員”稱號、“福鼎市勞動模范”稱號、福建省第二屆“最美快遞員”等。

  “鄉(xiāng)村郵遞員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的熱愛與習慣!蓖鯌丫f。(完)